文化产业
Culture Industry
行业动态 首页 - >文化产业 - 行业动态

二十四节气丨夏至:万物竟长 不觉夏已至

浏览次数:554次 发布时间:2024-06-21 09:44 

微信图片_20240621091443 拷贝.png

《蜀葵》 尺寸:33x65cm 中国画 绢本设色

(作者:丁鼎)

     (公历)每年6月21日或22日,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开始,是“夏至”。夏至这一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,越往北昼越长。此时,南半球正值隆冬。夏至以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,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。


夏至·三候



一候·鹿角解

古人认为,鹿为山兽,属阳,“夏至—阴生”,因为感知阴气之萌生而鹿角脱落。

微信图片_20240621091502 拷贝.jpg


二候·蝉始鸣

在古人眼中,蝉是一种灵物,有潜藏,有蜕变,有欢歌,有悲鸣。自土而出,归土而去。


三候·半夏生

半夏,是一种药材。以块茎为药,性味辛温。对“半夏生”的理解有两种,一种是指幼苗生而可见,一种是块茎生而可采。人们借用“半夏”之名,仿佛提醒人们:夏天快过去一半了!

微信图片_20240621091510 拷贝.jpg


夏至·习俗





与夏至紧密相关的是“伏日”,一般来说,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“三伏天”的开始。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“一九至二九,扇子不离手。”古时,妇女在夏至日会彼此馈赠彩扇、脂粉等,扇子可借以生风、排除热气;涂抹粉脂,可散体热生发的浊气,防生痱子。除妇女群体外,夏至还有许多关照儿童健康的传统习俗。例如,浙江丽水有夏至晒水给孩子涂抹身体,以防止生痱子的做法。广东佛山夏至时有给孩子沐浴祓除的习惯。


一:祭地祀先 做夏至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中提到:“夏至日,祭地祇。皆用乐舞,而神乃可得而礼也。”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说:“夏至大祀方泽,乃国之大典。” 可见直至清朝,仍有夏至大祀的习俗。夏至祭地、物,意在祈求消除荒年与饥饿,体现了中国先人对土地及其孕育的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尊重之情。民间有“祭田婆”“做田福”或“禾福”的仪式,通过祭祀掌管土地或农业的神灵来祈求农事的丰收。

古时民间在夏至时有用麦、稻、肉食等祀先的习俗。江苏苏州等地多用麦粽或麦糕,湖南郴州则多用新稻,江苏江阴用腊肉祀先。从祭祀空间来说,上海青浦等地多在正屋祭祀祖先。


二:伏天渐至 避暑消夏

与夏至紧密相关的是“伏日”,一般来说,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“三伏天”的开始。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“一九至二九,扇子不离手。”古时,妇女在夏至日会彼此馈赠彩扇、脂粉等,扇子可借以生风、排除热气;涂抹粉脂,可散体热生发的浊气,防生痱子。除妇女群体外,夏至还有许多关照儿童健康的传统习俗。例如,浙江丽水有夏至晒水给孩子涂抹身体,以防止生痱子的做法。广东佛山夏至时有给孩子沐浴祓除的习惯。

微信图片_20240621091518 拷贝.jpg

三:顺时而食,食享夏至

夏至和立夏时节的食俗都是以“尝新”“尝鲜”为特点。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夏至恰是新麦收获的时候,面条在很多地区都是非常普遍的传统夏令食品。在江苏常州等地,还有夏至吃馄饨的习惯。除了面食外,很多地区还有在夏至喝粥的传统。例如,河北、河南、陕西等地多在夏至食麦粥或麦饭。除了这些主食,传统夏至的餐桌上还常见豆类和肉类食物。安徽滁州有夏至吃豌豆的习俗,江苏、浙江地区则多吃蚕豆。

微信图片_20240621091542 拷贝.jpg


【内容来源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【免责声明】

1.本网站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2.本网站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,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。

3.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

2017-2025 版权所有 内蒙古德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蒙ICP备2023000553号-1 营业执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