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产业
Culture Industry
行业动态 首页 - >文化产业 - 行业动态

代表归来话落实丨杨昌芹代表:积极抢占竹编产业发展的“新赛道”

浏览次数:82次 发布时间:2024-04-15 09:28 
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”,作为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,除了传承,如何让竹编这个传统技艺更好地创新和融入市场,带动当地产业发展、群众增收,杨昌芹心里也有了新的发展计划。

全国两会闭幕后,回到家乡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第一时间向干部群众宣讲“两会”精神,传递“两会”好声音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10.jpg

今年是杨昌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两会的第7个年头。6年来,杨昌芹领衔提出建议30多件,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履职学习……亲眼见证、亲身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发展,杨昌芹倍感荣幸、深受鼓舞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01.jpg

“赤水竹编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,能够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中需要它,然后才一辈一辈地传递下来。”杨昌芹说,任何一门手艺能够得以传承,一定是融入人们到生活中,不仅要实用,还要迎合各个时期的审美价值,赤水竹编也是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19.jpg

2018年3月5日,杨昌芹走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“代表通道”,讲述贵州赤水竹农通过赤水竹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,让更多人知道了赤水的竹编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26.jpg

4月2日,记者走进赤水市大同镇的极竹堂竹编基地,数盏日光灯把加工室照得亮通通,数十名员工围坐在一起忙着手上的竹编,大家有说有笑,时而交流竹编技巧,时而说几句玩笑话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33.jpg

一根普通的慈竹在编艺人手上经刮青、破竹、起篾、染色、煮篾、拉丝、编制等20多道工序。把竹片处理成晶莹透明、细如头发、比纸片还薄的精细竹丝,再精心编织,制作的各种竹编工艺品后,价值可升值到几百甚至上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2922.jpg

在杨昌芹看来,只有让非遗技艺在一代代年轻人手上焕发新的活力,在创新中创造新的价值,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42.jpg

在“极竹堂”的门口,挂着“遵义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”和“赤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培训基地”两个牌子,这里也常常迎来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以及一些竹编爱好者们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49.jpg

赤水被誉为“中国十大竹乡”之一,拥有竹林面积132.8万亩,有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056.jpg

作为赤水河畔的“竹编姑娘”,90后的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赤水竹编”第六代传承人,也是“极竹堂”的创办人。杨昌芹与竹为伴十余载,在传承好“赤水竹编”这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,她将竹编产业从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,并依托该产业,带动了周边3000名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

微信图片_20240415093102.jpg

“我们目前60%的销售产品以生活实用为主,大部分具有‘以竹代塑’特性。”杨昌芹表示,2023年10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《加快“以竹代塑”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鼓励主要竹产区因地制宜拓展上中下游产业链。赤水市正依托丰富的竹资源,抢抓政策机遇,积极抢占“以竹代塑”新赛道,她作为“赤水竹编”第六代传承人,将进一步推动传统竹编向平面竹编书画、立体竹编装饰品、实用品转化,为建设新时代“中国竹都”寻找产业支撑。


【内容来源】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

【免责声明】

1.本网站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2.本网站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,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。

3.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

2017-2024 版权所有 内蒙古德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蒙ICP备2023000553号-1 营业执照